第七十二章 斥候(1/2)
清军突然发现,台阶上面的对手不再推下火药桶,有人兴奋的喊了声:“海寇的火药桶用完了!”
“快上去!”清军炮台把总吼道。
胡德帝和他的特战队,早就从炮台上撤退下去了,给清军留下已经不能用的大炮。特战队员们用绳索从炮台上面滑了下去,消失在树林中。
成群的清兵挤过只能容纳两人并肩过去的台阶,气喘吁吁的爬上炮台。他们到了上面才发现,炮台上面已经空无一人,所有的大炮都没被炸毁,完好无损的摆在原处,而且也没看到有导火索还是火绳的东西在燃烧。
看到海滩上正在登陆的明军和南洋公司陆军,清军把总焦急的喊道:“快检查一下大炮!看看海寇有没有在里面放火药还是做了什么手脚!没有就马上开炮!”
“大人,火门被人堵死了!”一名清兵喊道。
另外一名清兵下意识的看了大炮一眼,也喊叫起来:“大人!火门被堵死了!”
所有的大炮火门都被堵死,这些大炮都成了摆设。
清军把总急得大喊:“把堵住火门的东西给老子拿4v,下来!”
可是要把钉入火门的钢钉取下来,这谈何容易!没有特殊的工具,根本就不可能做得到!清兵炮手们用刀撬,可是刀刃都崩了口,钢钉还是纹丝不动;用枪尖挑,把枪尖挑弯了,钢钉却一动不动。
“来不及了!我们只能丢掉大炮回城去!”清军把总看着越来越多的“海寇”上岸,无奈的下了命令。
清军水师大营内,蔡德忠和两名化装成清兵的特战队员,在混乱中也不知道砍下了多少清兵的脑袋,砍得手臂都发酸了。也有清兵拿起武器反击的,但是碰到这三名高手,反击的清兵都走不过一个会合,就被一刀砍杀。
蔡德忠身上脸上都是鲜血,只不过都是别人的血。
天色渐渐亮起,混乱中的清兵停止了自相残杀,目光呆滞的看着一片狼藉的兵营。
蔡德忠他们三人也停止了厮杀,三人用泥土和鲜血抹了脸,又割破自己的衣服,在胳膊和胸口上划了几刀,制造受伤的假象。
兵营的大火蔓延到水寨中,清军水师的船只也已经被烧毁了大半,剩下的船只远在海中。没有一名清兵敢爬上船去对抗外面的战舰,因为在港湾外面,停着几艘小山一样的大船,清军水师根本就不敢去送死。
大营内,遍地死尸和伤兵,木栅栏被烧成了漆黑的木炭,帐篷被烧成灰烬,停在岸边的船也被烧成木板,洒落在海面上。不过存放粮食的粮仓,却完好无损。
而在大营外面的袭击者,早已不知去向。
经过一夜的混乱,一千多人的水师大营死伤惨重,只剩下三百多名清兵还活着,其他的不是被烧死,就是在自相残杀中被杀死,当然还有人被浑水摸鱼的蔡德忠他们杀死。
“海寇上岸了!我们退回城内!”一名清军把总模样的小军官提议道。
看着海滩上越来越多的对手,残存的清兵连粮食都顾不上搬回城内,纷纷向崖州城门的方向逃命。
而隐藏在树林中的特战队员们,也悄悄换上了清军的衣服,混在溃败的清兵人群中,混入了崖州城内,还有几名昨天没能混进城的特工人员,也趁乱混入城内。
明军和南洋公司陆军登陆的时候,没有一支清军敢于前来阻拦,都缩回崖州城内。
事实上,崖州知州也得到了“海寇”袭击的消息,但因为得到炮台和水师大营遭到攻击的消息,他不敢派兵阻拦登陆,只是下令各部回城坚守,然后给万州方向发出烽烟信号,希望琼州府的军队能来解围。
琼州的清军兵力其实不算很弱,因为琼州有十多万黎族和苗族,这里平均两三年就有一次暴乱,前两年还有过一次黎族的大规模起义。为了镇压起义,就连高进库这样的大将,也被迫留在琼州。
驻守琼州的清军,一共有七千多人,再加上可以动员的民壮,琼州府可以组建出一支一万五千多人的军队出来。
登陆大军在海滩上集结之后,立即向崖州城方向开去。
到了中午的时候,四千多登陆大军就已经把崖州城包围得水泄不通。加上招募的南洋公司工匠和登陆的海军,一共有六千多人。
围住了城,王新宇让人到崖州城下喊话:“我大明王师五万大军至此地,意欲收复失地!若是知州大人开门投诚,我王师愿给大人官复原职,仍然担任崖州知州一职不变!倘若负隅顽抗,城破之日,既是尔等授首之日!”
那清廷的崖州知州站在城头,放眼望去,只见城下的明军已经摆开了阵型,还有不少明军正在挖掘壕沟,修建兵营。后面的树林中,似乎有明军的工匠在砍伐木头,好像要准备打造攻城工具。
城上的清军发现,明军的阵型中,居然有不少身穿红色衣服的西夷人!再看明军阵型,似乎辅兵的数量不多。
其实王新宇手中就没多少辅兵,这次登陆的都是战兵。等到上岸稳固之后,再用船队从延平城运一批民壮过来担任辅兵。另外,王新宇还计划,攻下崖州之后,可以从俘虏里面招募一批辅兵为己所用。
知州冷笑:“尔等伪明海寇,不服王化,竟然勾结西夷红毛鬼,悍然挑战我大清帝国!若是尔等迷途知返,投效朝廷,本官还能给朝廷求情,给你们一条活路!否则,琼州王师一到,定杀汝等片甲不留!”
王新宇又让人喊话:“知州大人,那北面鞑子伪朝不得人心,若是大人能开城,向我王师投诚,我们可以宽待各位!”
“向你们这些海寇投降休想!”知州的口气十分强硬。
王新宇叹了一口气:“既然这鞑子狗官执迷不悟,那城破之后,就休怪我无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