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异数定理 > 第一百五十九章 他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百五十九章 他是怎么知道的?!(1/2)

目录

赫胥黎深吸一口气。

他现在感觉,自己或许不得不与或然神正面作战了。

不,不只是或然神。好几个警卫突然冲进这个房间,把关押鬣狗的笼子作为掩体,架起枪械,往黑暗之中扫动。

而与此同时,一条彩虹色的蛇正在地面上蜿蜒而至。

所有的警卫都没有看到这条蛇。

神不希望他们看到自己,所以这些普通人就看不到神。

赫胥黎甚至都不需要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要进来”。或然神只要觉得这里可疑,那么这些人也会莫名其妙的觉得这里可疑。或然神就是这样不讲理的玩意。

只有虔诚的异教徒、不合群者、疯子以及社会系魔法水平不低的魔法师,才能免于这种效应的侵害。

——奧舒马累,彩虹的奧里莎,同时具有男性与女性特征的神,连接天地的大蛇……

这些特征太过明显了。就算是只在利用搜索引擎恶补过一些免费知识的赫胥黎都能认出这个家伙。

但最大的问题是……

他不是社会系法师,没法送还与封印或然神。

就算他可以在物质层面击败这位神,这位神也可以通过人类的共同想象,将自身的存在固定在必然世界,无数次的再现自己的身躯。

而且他也还有可能打不过。

奧舒马累与其他几个或然神围攻神父的那一幕赫胥黎也亲眼看到了。赫胥黎很确定,自己不可能胜过神父,而奧舒马累至少能够跟神父交交手。这战力差距一目了然。

更何况自己现在还被这破手铐限制住了。

赫胥黎只能握住手枪,盯着小蛇。

蛇也在盯着他。

不同于其他普通人,根本看不到隐藏状态的赫胥黎,奧舒马累能够清晰的感知到赫胥黎的存在。

但是,它也不敢动。

因为赫胥黎手上握着手枪。那一把手枪上有很多意义不明的纹路,里面有子弹。这枪械不是赫胥黎的,他原本属于尼亚加,然后赫胥黎让米氢琳稍稍加工一下,上面加了一些“看上去可能有魔法意义”的符号。【当然,实际上也可能真的具有魔法意义。熊孩子涂鸦的纹路产生魔法效果导致无意识灾祸也不算太罕见的人祸】,掩盖了这把枪的形制与生产编号。赫胥黎期

望敌人误认为这把枪是什么了不得的牛逼装备。

奧舒马累就有些拿捏不定了。

当然,他的超凡感知告诉他,这把枪里面所有的子弹都是正常的空头弹。

但是……

谁都知道,超凡感知对费钢是不起作用的。

谁能确定,这些“超凡感知下是空头弹”的子弹,实际上是“单头镶嵌费钢”的实芯子弹呢

他是或然神。而或然神直接碰触费钢,就有可能被第六概率魔法否定掉的。

也有可能元气大伤。

奧舒马累不敢赌。

尤其是……

赫胥黎虽然眼睛盯着他用权能凝聚的化身,但是枪口却有意无意的扫过他在物质世界真正的身体。

那只斑鬣狗。

当然,这个问题如果要问赫胥黎,那赫胥黎肯定会回答,自己是“无意”的。

他只是双手持枪,枪口自然下垂而已。

这个时候,枪口不过是正好对着一只斑鬣狗。

天可怜见,此时知道“奧舒马累是一只斑鬣狗”的人,只有神父和京都纯子。

而意识到“约鲁巴神话或然神有可能附身在任何生物身上”的人,又只有夏吾和斗犬小队。

赫胥黎却不知道这一点。

赫胥黎不知道奧舒马累为什么不开口也不攻击,但就这样持枪站着。

而奧舒马累害怕对方直接攻击自己的本体,也不敢轻举妄动,

双方就看这样僵持着。

随后……

一道强大的灵性快速接近。

这是一个强大的人类法师,社会系的。

“瓦达德……”赫胥黎脸色微微一变。一个或然神就足够棘手了,现在再来一个瓦达德……

他飞快的思考,想要找出逃生的可能性。

随后,这间动物房的大门被踹开了。

不同于那些护卫,瓦达德很快就找出了房间之中唯一一个“没有合法身份进入私人领地”的个体。他盯着角落之中的阴影,低吼道:“滚出来!影心流的老鼠!”

到了这一步,伪装已经毫无意义了。赫胥黎从背光之处走出来,道:“瓦达德……你就不怕被人类制裁吗”“制裁你在开玩笑吗我倒是想要问一问,你为什么要出现在我的私人领地里。”瓦达德表情很是愤慨:“难道我做了什么威胁到人类命运的问题,需要斗犬部队来处决吗

”达尔文斗犬存在的意义,是“维护科学的正常发展”,以及“守护人类的共同命运”。前者一般是指处决了违反科研伦理、神人共愤的科学家。而后者,则是对人类整体产生

威胁的魔法恐怖分子。理想国并不是一个强制性的团体,想要退会的话,也可以正常走程序,就是麻烦一点。而某些“叛徒”,便必然是存在“极端激进倾向”,有可能让理想国对他们进行长期监

督、以至于不想正常退会,直接改头换面脱离理想国视线再做反人道实验的。这种人的所作所为,只是在毁灭“科学”存在的基础。另外,众所周知,“人类”作为实验动物来说非常不理想【生长周期长,生育能力弱,新陈代谢慢,食量巨大,并且尚没有基因稳定的近交系,可以排除遗传层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而且可预测的历史里也不会出现)】。除却极少数情况之外,上来就想要拿人当实验动物的科学家,多半

是水平不过关的。他们的存在,只是在鼓励“浪费资源的做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