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邸报(1/2)
国内的纷争落下了帷幕,但杨猛这边还是闲不住的,蒙古诸王、东三省的鬼子六这段时间,都要发配到北方送死的,说是送死或许草率了一些,但杨猛的目的却是很直接的。
战争,不仅需要先进的武器与高昂的士气,后勤补给也是重中之重,北方几乎是无路可走的,铺路搭桥、筹集粮食,就是蒙古兵与八旗兵的主要责任。
铺路搭桥还是很不错的任务,筹集粮食就要得罪当地的原住民了,这时节,哪个手里的粮食也不是极端富足的,北征的大军需要粮草,沙俄土地上的原住民需要活命的口粮,想要筹集粮食,只能一方选择放弃了。
杨猛是不会停止战争脚步的,而沙俄的百姓,杨猛也不会像中亚那边一样,对他们进行接济,满蒙大军想要粮食,就只能杀人夺粮了。
这些如今来说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国内的支持,举国之人同仇敌忾,才能为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根基,国内动不动就造反、变乱,显然是不利于对外战争的。
控制百姓,杨猛不需要什么信仰,事实证明,无论是什么样的信仰都会有崩坏的一天,用信仰控制百姓,可以说是下策,苏俄的崩溃,就是前车之鉴呐!
而利益才是团结、拉拢百姓最好的手段,利益到了,不用说别的,百姓也会站在你的身边,只有信仰没有利益,大家伙都吃不饱穿不暖,信仰再为雄厚。也会在瞬间坍塌的。不说别的。太平天国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让国内同仇敌忾,杨猛之前做了很多,但有一项他还没有做,那就是舆论,现在的舆论就是报纸,这东西要做不难,但做好就难了。
舆论针对的目标,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大清的读书人,读书人在大清的底层,有相当的基础,而办一份绝大多数读书人都认可的报纸,也是不容易的。
办报纸,杨猛直接就将目标选在了邸报之上,这东西原本是官场互通消息的玩意儿,在读书人之中,有很强的权威性,若是将邸报发送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读书人群体,想来不是很困难。
但这事儿如何去操作。杨猛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的,对于自己的弱点,杨猛清楚的知道,事无巨细的去做,那就是一事无成的结果。
他的前瞻性在大局之上,具体到细处的工作,他是做不了的,若是强行来说,对于劫掠他还是能做到细处的,但治理一国可不像劫掠那么简单,抢到手赚了,抢不到无所谓,大方向虽说重要,但没有底下细致的操作,想要成事,太难!
这些或许已经确定了未来他杨猛,以及杨家要处的地位,参与其中不如超然于外,具体做事无论好坏,都很难让所有人满意,与其被人诟病、针对,不若放下呐!
揣着这种心思,杨猛找到了徐子渭,将扩大邸报覆盖范围的事儿说了一下,就等着徐子渭的建议了。
“三爷,这事儿可行,这是挣名声的好事儿,不如由咱们牵头来报新的邸报如何这事儿无论是计长还是颜卿,亦或是秀成,都可以一力担当的。”
确实,这邸报是个挣名声的事情,若是能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喉舌,这样的声望,是许多读书人都难以拒绝的。
“先不说由谁来办,我只问这邸报如何”
徐子渭的请缨,杨猛好似没有听到,这事儿不能由杨家来办的,具体参与到其中之后,就很难抽身离开了,徐子渭、岑毓英、李秀成如今都是杨家麾下,做这事儿,以后容易遭人嫉恨的。
“很好!最近几次科举,都在倡导洋务上下了功夫,曾涤生为各省出的题目也是不错的,这天下的读书人,虽说皓首穷经,但朝廷有了新的方向,也由不得读书人不做变通,根据最近的明湖的反馈,咱们印制的洋务书籍销量还是不错的。
邸报这东西,但凡有志于官场的读书人,都会想方设法的搞到手看一看,由各省的府道州县,下发邸报,三爷的这个谋划大好呢!”
自杨猛接手朝廷大权之后,各地的科举考试,也进行了几次,题目都是曾涤生依着洋务与儒教的结合点制定的,有了曾涤生的题目,洋务、政务这些东西,也披上了儒教的外衣。
科考,面对的群体虽大,但还是有盲点的,底下的官员、官府的书吏,许多人还是不研究科考题目的,若是用邸报,这覆盖的范围,就几乎没有盲点了。
这样的点子,看起来很简单,但徐子渭知道,没有长远的眼光,是很难想出这些法子的,杨家三爷,在大局的把握上超乎寻常呐!
“可行就好,你说这邸报,该多长时间发一次呢西洋的报纸,有些是一天一张,有些是几天一张,邸报这东西,涉及国家的走向,发的太过频繁,内容太过杂乱,只怕误导人心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