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毒清 > 第六百九十七章 意外

第六百九十七章 意外(2/2)

目录

这次前来清国,安德烈也真是受了惊吓,这些海盗,对于五国船厂虽说是个威胁,但这样的威胁,与安德烈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他们对云烟航道的威胁是最大的,云烟这东西是分不出货物归谁所有的,一旦海盗大批的劫掠云烟,对安德烈的生意无疑是毁灭性的的打击。

一听这个杨部堂有心消灭海盗,安德烈也生出了与他合作的想法。

“英吉利的旧式战船,三千吨排水量,火炮一百多门。”

听着杨部堂带着自豪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战舰类型,安德烈却直接打消了与他合作的念头,这样的战船,火力虽猛,但机动能力是不行的,与轻便的海盗船对战,这些船体老旧速度缓慢的老式战船,只要被近身攻击。可以说是毫无反抗能力的。

“杨部堂。你的三艘老式英吉利战舰。更适合做港口防卫,与海盗作战,这样的战舰缺乏灵活性,只能被动挨打,若是您有一支十余艘战舰的舰队,这些巨舰的威力或许不差,但三艘都是这样的战舰,即使遇上了海盗船。也只能给他们送行而已。

这三艘战舰,组成一个船队,威力无疑是巨大的,可一旦被分开,老旧的船身本就不堪重负,一旦被击中,很容易沉没的。

而且海上的海盗船,并不是单独出现的,我的商船,本就是新型的商船。而且还配有少量的火炮,一两艘海盗船还是可以应付的。

但这次来清国的途中。我遇到的也是新型商船改装的海盗船,无论是速度还是火力,这些海盗船都超越了载货的商船,而且他们的数量足有五艘至多,您的三艘巨舰遇到了,即使能对他们造成一定的打击,但您的三艘战舰,必将会被击沉的。”

巨舰炮群,虽说威力无俦,但海上作战,速度和机动性也是决胜的关键因素,超过三千吨排水量的老式战舰,速度可能连新型商船的一半都不到,安德烈的分析很客观,他解释完了之后,杨部堂的脸上果然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怎么会这么多,照你的说法,海上的海盗船,不是单独出现,而是结成了小型的船队

若是改装这样的战船,需要多少时间呢”

虽说知道海盗的情报,但杨猛可不知道出现的会是海盗团,这样一来,剿灭海盗的难度,就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多。

“很慢!即使简单改装,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新型的商船,你们很难买到的,即使买到了,速度也不可能快过海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越来越熟悉这片海域的,即使您有了新的战船,也很难应付这些熟悉大海的海盗。

据我所知,贵国与英吉利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的紧张,一旦开战,您根本没有能力派出海上战舰的。”

安德烈的分析,依旧客观,他这么一分析,也否掉了杨猛组织海盗的嫌疑,许多新型的商船,无论是英吉利还是法兰西,都不会卖给外国商人的。

这么看来,海上成群的海盗,还真是英吉利在背后操作的,自己这次遇险,英吉利是脱不了干系的,针对这些,安德烈也给杨猛提出了比较中肯的建议,毕竟五国船厂未来十年之内,会给他创造上千万法郎的财富,与这些财富相比,法兰西与英吉利私下里的约定,也不是不能透露一些的。

“英吉利这么做,难道就不会招致欧洲各国的还击”

“说实话,即使是欧洲各国合力,也没有在海上战胜英吉利的希望,英吉利的舰队,海战的经验太多了,除非是大量的铁甲舰,否则……”

铁甲舰是对风帆战舰的巨大威胁,如今英吉利的主力舰队都是木制的风帆战舰,只要有几十艘铁甲舰,与英吉利抗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想到了这一点,安德烈突然顿住了,原来这就是海盗出现的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已经验证了铁甲舰的优越性,撞角这个东西,也开始流行了,铁甲舰可以很轻松的撞沉木制的风帆战舰,五国船厂主要建造的就是铁甲舰,这对英吉利来说无疑是个极为巨大的威胁。

世界第一的规模,再囊括澳洲与美洲的矿产,恐怕短时间之内,这位杨部堂就能筹措一支铁甲舰队,这对英吉利的威胁,是极为致命的。

澳洲,虽说是英吉利的殖民地,但英吉利政府并不能也不敢阻止这样的商业合作,一旦五国船厂的正式合同签署了,迫于国内商人的压力,英吉利政府,也很难对五国船厂出手的,在巨大的商业利润面前,国家并不是第一位的存在。

之前英吉利就在杨部堂这边下了很重的赌注,两千五百万两白银的先期注资,恐怕是英吉利的一个圈套,让各国商人大量注资的圈套,一旦各国商人,押着巨量的资金来到清国,只要合法的海盗船,劫掠几次,这次出兵的军费也就有着落了。

杨部堂给英吉利的商人安排意外,英吉利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旦五国船厂建造不起来,那英吉利的威胁就要小上很多,没有各国商人的参与,英吉利完全可以攻取五国船厂之后,用杨部堂的办法,继续五国船厂的合约,那样一来,不仅是亚洲的形势,欧洲的格局也要跟着改变了。

杨猛有些担忧海盗规模,安德烈正在担忧欧洲的格局,而港督宝灵只能用生不如死来形容了,载着七分政府合约的五艘商船全部遭遇意外沉没,商船上的货物和商船本身并不值钱,值钱的是那七分草约啊!涉及到近两千万两白银的归属。

这样的责任,是参与这个计划的政客们承担不起的,英吉利参股五国船厂的金银,都是被挪用的,本以为两个月的时间能给他们赚取几十万英镑的利润,没想到却是连本上仓的结局。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