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灭族大战(下)(2/2)
十几万暹罗百姓,如飞蛾扑火一般,冲向了大城府的城墙。手里除了一根竹竿。没有任何武器。这样的队伍,面对大城府的守军,结局可想而知,只是屠杀而已。
一万缅军驱策的暹罗百姓,最终只剩了四万多,这四万多人,清一色的全是青年男女,他们的家人死在了大城府的城墙之下。仇恨也就发生了便宜,本来面目可憎的缅军,成了他们报仇的依托,攻打大城府,成了这些暹罗青年男女的念想。
老百姓就是这样,他们不看你给了他们多少的荣誉,多少的尊严,他们看得是谁能让他们过得更好,只要衣食无忧,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是支持的。
同样的,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是反对的,老百姓看现在也看未来,只要你能让他们吃饱喝足,或是给他们指引一条走上温饱的道路,他们就是你最忠实的拥趸,反之他们就是你最可怕的敌人。
这样的法子,不是缅军的将领们想出来的,而是杨猛在背后的策划,粮食交易、转运财物,杨家的管事们,已经与前线的缅军将领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好的建议,缅军的将领们,当然会欣然接受。
乌泰他尼的劫掠还在继续,大城府的城墙下却堆起了厚厚的尸骨,究竟死了多少人,没人数的清,反正大城府城门前的许多洼地,都变成了血浆池塘。
而缅军的将领们,则是拥有了一支将近十万人的青壮大军,他们与缅军一样,对大城府的守军,充满了敌意。
大城府的血肉屠场,也随着大量难民的逃离传到了暹罗全境,这对暹罗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虽说来的有些晚,但各处勤王的大军,让暹罗从灭国的边缘,爬了上来。
大城府死的人太多,时间有限,再拖延下去,大城府就会成为瘟疫遍布的地方,缅军的将领们,目光放在慢谷,而不是大城。
十几万青壮军队,已经足以攻打慢谷了,大城府的用处没有了悲剧再次开始上演,几十声爆炸之后,大城府的城墙坍塌了,十万青壮涌入大城府,结局可想而知。
身后的劫掠已经在继续,缅军的将领们却开始了战前的动员,慢谷,复仇的地方,发财的地方,不用太多的言语,已经变得疯狂的民夫和暹罗的青壮,带着充足的战意,直奔慢谷而去。
时间对暹罗王来说,还是有些太仓促了,杨猛指使缅军使用的法子,也太过歹毒了,十多万可以面对炮火冲锋的暹罗青壮,对慢谷的守军来说,太过恐怖。
成军的时间太短,没有精锐的老兵作为中流砥柱,虽说守得是王城,但这并不能打消暹罗新军心中的恐惧。
战无可战、战之必败,撤退成了暹罗王不得不做的抉择,留一部分人守着王城慢谷,大多数人撤离,这是暹罗王的做法,但无论是缅军的将领还是杨猛,都不会给暹罗王带着大军重整旗鼓的机会。
依旧是地道,大清的军队用烂了的手段,在缅泰两国,还是新奇的事物,冲锋与破城,虽说付出了几万人的损失,但慢谷城终究还是被攻破了。
再者说了,死的都是暹罗人,缅军的将领们,也不会将这些人的死活放在心上的,他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慢谷无数的财物。
混战溃退,一败涂地的暹罗王,仅带着不足五万的军队和百姓退出了王城慢谷,人口都难以保全,就别说财物了。
慢谷也是缅王的最终目标,得了杨猛的提示,缅王更在意的是英吉利,而不是暹罗,暹罗有的是时间折磨他们,对于强大的英吉利,缅王还是有些畏惧的。
暹罗王准备重整旗鼓的时候,缅军已经在计划着撤离了,慢谷的火光,也是暹罗人举国一心的开始,民心可用,大部分的贵族要求开展,即使再英明的国王,也不敢阻挡这样的大势。
暹罗百姓齐心,那是因为害怕,暹罗高层齐心,才是因为仇恨,谁没个三亲六故,暹罗的贵族们更是如此,彭世洛、乌泰他尼、大城府、慢谷王城,许多暹罗高层的父母子嗣,就葬在那些废墟之中,这样的仇恨,比刺杀暹罗王要深沉的多的多。
与缅甸王城一样,暹罗王城慢谷,很快就成了一片废墟,暹罗人怎么做的,缅军只会更加残忍歹毒,攻下了慢谷,也该到了缅军退兵的时候了。
有了大批的金银打前站,缅甸的高层们很快就达成了一致,防备英吉利的进攻,才是重中之重,报了一箭之仇的缅王,当然也是赞同这个说法的。
反攻是压在暹罗人身上一个重担,但暹罗的反攻也需要时间练兵,战争之中也有短暂的和平,暹罗与缅甸,双方都有这样的诉求,短时间的和平,也就成了双方不得不选结局。
缅军安安稳稳的劫掠了慢谷,而暹罗新军也在无尽的怒火之中,开始了整训,复仇之战、灭族大战,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慢谷的财富很是诱人,但大量回归的缅军,也让乔孤乃和杨猛,失去了随意揩油的机会,虽说也是小赚了一笔,但与海量的财富相比,两人赚的有些少了。
对此乔孤乃只能看着眼热了,而杨猛却稳坐勐腊,这些东西,不过是自己暂时存在缅王手里的而已,英缅开战之后,这些东西最终的主人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