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井口战役 > 第四百一十章 核钢时代。

第四百一十章 核钢时代。(1/2)

目录

核元1207年,地球上三大政权鼎足而立。这三个势力的中心分别在东亚海岸线,北美西海岸线至墨西哥湾。南亚次大陆海岸线。自公元纪年彻底结束后,大陆沧海桑田变化各大海岸线河道和一千年的大不相同。然而人类战争的本性依然没有变。

当然还有一些繁华的地带,比如说地中海海岸线,美洲东海岸线。这里本该是文明再度崛起的地带,然而核炮火摧毁了这里再次诞生文明的可能。没错就是核炮火。论毁灭地球上自核武爆炸后,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媲美这种武器威力。再先进信息化作战硬件,在核武打击的环境下,发挥的作用等于零。

撕毁道德枷锁的新人类们,在心理上已经适应了核战争。强大的战舰下水拱卫这自己的核心地带。超级强权的冲突,大多发生在海上,每一个强权都下定了所有赌注在舰队上,三大强权在海上形成了三角边长法则。三角形的三条边,任何一条边不大于其他两条边的总和。任何两条边相差不大于第三条边。三家的舰队的数量就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海洋的时代,至于陆地上呢死寂的废土依然散发的着辐射,只有次人类才在这里生存。核元纪年之前的公元纪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那几个国家疯狂的核大战,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场核大战的一开始是双方动用较为清洁的核武器,清洗了地球上沿海发达地带。一朵朵蘑菇首先在一个个沿海大城市密集的爆炸,顿时杀伤了十亿人类。然而在核战争下各方都见识到了国家力量在核武攻击下的坚强。谁都想不到自己可以在核战争下这么坚强,这么硬挺的对敌人进行第二次核还击,所以第一波核子袭击后,并没有等来别人的恐惧。所以战争依旧继续,核大战开始从沿海向内陆轰炸。然而超级大国战略纵深强大。以往强大核武,在内陆轰炸的时候只是毁灭了一些大城市,但是内陆人口已经分散到乡下。核武的杀伤并没有像对沿海人口密集大城市核洗地那样杀的畅快。

十倍的核武,起不到在沿海的效果,几个核大国,在最精华的区域被毁灭后,已经承受了惨重的代价,都在等待对手承受不住代价。核战争依然继续。

然而人类厮杀的智慧是无穷的。为了防止敌对者借助剩余的人口在战后崛起,一种核武登场了这种核武器就是肮脏的钴弹,这就是造就了大片大陆区域,至今依然是变种兽横行的废土的原因。相反第一波遭到聚变武器打击。由于较为清洁,重新走了大航海,工业革命的道路,发展到了至今。

而人类在一千年中也逐渐发展到了和公元末期差异巨大的状态,首先是新人类,作为三大强权中最顶级的一个阶层,在核元纪年开始的时候就没有遭遇剧烈辐射、其怀胎时间就是十二个月。生下来后在智力体力方面都是优异至极的人类。智慧和美貌的完美#体。然而数量上三大强权这一阶层数量很少。周天合盟在占据东部海岸线的强权,在新人类数量上只有三十四万。新人类长达三百年的寿命中,适合繁殖的岁数只有前面五十年。而且生育力非常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双方的生殖细胞,成功结合概率非常低。

至于第二个阶级,就是亚人类。如果说新人类是核元纪年初期,在沿海本土发展存活下来的人类。亚人类就是在核元纪年两百年期间迁移到沿海地区的人类,这些人类遭遇辐射已经变异,畸形概率非常大。但是经过了几百年对畸形孩童销毁的处理政策,大量的畸形基因已经被人为的选种消灭在历史长河中了。

亚人类的基因已经基本稳定。然而和新人类相比,亚人类的智慧尚未达到核元纪年之前平均水平,智商普片在八十左右,当然也有突变体智力达到正常水平,但是和新人类动辄一百四十的智力相比,还是相形见拙。

至于第三类就是次人类,在四百年前,继承核元纪年自动化生产线的新人类,在亚人类的加入下蓄积了恶大量人口开始了工业革命,海上海藻养殖,食用昆虫培育。在海洋上上一片片养殖场利用起来过去农场利用的太阳能。容纳人口的数量剧增。而此时由于几百年的时间钴弹的危害已经减弱到机制,新人类政权开始渗透大陆内部,在核废墟下生活了上千年的次人类开始进入文明。

次人类这又是一种进化道路。这些人类都是在废土中挣扎生活下的人类。他们坚持到了核大战的最后,然而也承受了核大战最惨烈的后期杀伐。一切青草全部枯萎。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苔藓可以舔舐,只有蟑螂可以捕捉。

为了生存,进化是可以向环境妥协的,这就是次人类的进化方向,在严苛的环境下用不着智慧了,繁殖力,耐受性,消化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当然寿命却缩减到了了三十岁就早衰的地步。

工业革命后,内陆的次人类作为廉价劳动力,加入了政权。三大阶层等级分明,新人类为了保证自己的血脉纯粹性,不会和亚人类通婚,当然亚人类也不会和次人类通婚。种姓制度就这么被三大强权遵守着。

“真科幻。地球上竟然还会发生这种事情。”在印度洋上一片浅海区域,海底一个个数百米的蛋形建筑出现了在海底。一位面容和玛太平洋岛屿人口相似的面庞带着玩世不恭的笑容品味着这段历史,这种态度是一种与自己不相干的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