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突击检查(1/2)
375
电话那头的男人,声线偏中音,一听就是年纪要比唐希恩大上不少,唐希恩赶紧换了称呼:“我是,请问您是”
对方说:“我是商务部条法司的李司长,有没有时间见个面”
只几秒,唐希恩就想起三年前,这位李司长频频邀请自己为商务部的条法司工作,最近一次见面,还是一年半以前,她为“傅氏”被m国征收高昂双反税金到商务部提交资料那一次。
李司长每次联系她,准是为了挖她去条法司,莫非这次也是
唐希恩回神,看着已经往自己走来的蒋瑶,没再多想,也没多问,对电话那头的人笑道:“李司长新年好,您方便什么时候见面呢”
李司长说:“工作日随时可以,你方便的话,随时到部委办公室找我。”
“好的,我今天人在z市,明天下午到您办公室跟您见面。”
李司长很爽快,说了声“好,我等你!”就把电话挂上了。
电话切断的时候,蒋瑶刚好走到车前,跟车内的唐希恩摆了摆手,手往身后已经开了的大门指了指,示意她可以把车开进去。
唐希恩踩下油门,车子往蒋瑶身边靠近几步,降下副驾车窗:“上车。”
蒋瑶这就笑着上了车。一上车就抬手看腕表:“时间还够,不急,慢慢来。”
唐希恩客气地笑笑,俩人寒暄过几句,车子在停车场停好,一起上了办公楼。
因为厂区的占地面积太大,办公楼前的广场更是大得惊人,俩人走了好几分钟,才从停车场走到办公楼下。
等电梯的时候,蒋瑶说:“我们公司是美国st集团在国内的分部,主要做电气及核电原件,属于国内最早一批迎接工业4.0的智能工厂。”
唐希恩问:“也就是无人工厂”
蒋瑶点点头:“是。”
唐希恩恍然大悟:“难怪我刚才在外面观察了好一会儿,都没见厂区有人走动。”
蒋瑶当年是以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组冠军的身份被保送的德国亚琛大学攻读机械设计专业,后来一路念到博士,毕业后被德国顶尖机器人公司聘为机械工程师,年薪超五百万人民币。唐希恩对于她一年前突然从德国回来,就任这家无人工厂的cto(首席技术官)很是费解,但又好像有点可以理解她。
同样是高考后就离开家乡孤身前往外面念书的人,唐希恩很清楚,在外面其实很寂寞,也没有归属感。只要一个契机、一个理由,在外面的人,是可以义无反顾回来的。
比如她,想找生父,想照顾李妙莲,所以放弃了加州法院及几家加州顶级律所给的offer回国了。而蒋瑶,想必也有自己必须回国的理由。
唐希恩没有多问。
.
与工厂的总经理面谈过,对方很有诚意邀请唐希恩就任工厂的法务主任,但给的薪资实在是……
说难听的,对方开出的月薪,差不多就够唐希恩支付酒店公寓的月租及看护的工资,本就因为李司长有意邀请而动了拒绝之意的唐希恩,这下更觉自己与这家工厂无缘。
从工厂总经理的办公室出来,她寻去蒋瑶的办公室,跟蒋瑶坐了一会儿。听闻工厂给出税后三万的薪资,蒋瑶抱歉得脸上都泛起尴尬:“要不,回头我再跟我们总裁说一下”
唐希恩笑着拍拍她的手背:“不用了。对于一个只偶尔处理劳动争议、职工纠纷、提供法律质询、协助相关部门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法务主任来说,税后三万的薪资其实还是比较合理的。”
说完,她站起身:“瑶瑶,咱们晚上吃饭的时候再聊,我现在就不打扰你工作了。”
“好。”蒋瑶送她出门。
.
翌日,由于要在下午两点到达位于b市一环的商务部见李司长,唐希恩早上九点从z市出发,下午一点多到b市。她在商务部对面的餐厅简单吃了点午餐,一点五十分准时到达李司长的办公室外等候。
两点,她跟李司长见了面,对方一如过去那般热情,握手、请坐、泡茶之后,直接挑明昨天那通电话的来意:“年前,部里‘世贸组织法律二处’的处长离职了,今天让你过来,主要还是想问问你有没有想法为条法司工作。”
这话的意思,听着像是要让她顶上处长的位置。
唐希恩觉得不太可能,以她的资历,远不到成为处长的程度。
她试探地问了句:“您说的这个‘工作’的性质是什么我知道贵司与许多民间的优秀律所、律师都有合作,所以您的意思是”
她想,如果李司长的意思是让她以民间律师的身份协助条法司处理国家与他国的贸易争端,她得澄清自己目前已经离开集思,且还没找到愿意接纳她的律所。
可明白她意思的李司长却笑道:“我想举荐你担任‘世贸组织法律二处’的处长,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意愿了!”
唐希恩诧异,有种意料之中却又情理之外的惊喜。
仿佛已经料到她的纠结,李司长说:“不兴以前的老一套了,现在都是谁有能力谁上去!你也别操心自己资历不够或是年纪轻,我知道你有那个实力!”
“世贸组织法律处”主要负责在世贸组织中对涉及国家的贸易争端进行起诉、应诉和上诉,作为第三方参加世贸组织争端的解决,以及参与涉及国家的贸易争端在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前的对外磋商工作。
唐希恩对世贸组织规则这一块还是相当熟悉的。她不仅在学法的那十年时间主攻涉外经济法,且从哈佛毕业后这些年一直在处理各种涉外经济案件;在观韬担任涉外律师一职时,也跟其他律师一起去过日内瓦的世贸组织,协助条法司处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
李司长先前就不吝于称赞她,不仅三番五次邀请她为条法司工作,且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了对她的欣赏与赞许。
想必,李司长已是观察她多年,就等她这次事业重新洗牌之时,再对她抛出橄榄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