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青春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544章 拔寨

第544章 拔寨(2/2)

目录

这事从李国英在一次突袭下生擒了几名挖壕的明军和民夫开始。李国英恐惧明军挖壕的进度,因而在第二天,在山寨前当着明军的面,虐杀了几人,挖眼、剁手无所不用,希望能吓住明军,减缓挖壕的速度。

当晚明军设下埋伏,生擒了数十名清兵,忠贞扬彦昌,没有禀报王彦,便直接下令在山脚给烹了。

这样一来,双方逐渐结下了切齿的丑恨,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而随着壕沟推进,也终于挖到了山塞之下,了解恩怨的时刻也就到来。

在孙可望出走之后,王彦对于知情不报的李定国、刘文秀进行了责罚,各打二十军棍,但却也立刻将西军残部,以及张、黄两部人马进行整编,纳入五忠军的序列,以安定人心。

刘文秀编入督标,李定国则纳入忠义,总之将原来的结构打乱。

此时山脚下,旌旗招展,近十万明军扎稳了阵脚,弓兵、火铳兵、枪兵、刀盾,以及骑兵依次排列。

当然攻一个山头,用不了这么多兵马,大多数方阵都是来壮壮阵势,为攻山部队打气。

这时中军之中,战鼓擂起,伴随着动人心魄的鼓声,明军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接着再齐唱凯歌。

这也是五忠军的一个习惯,开战之前,先吼一阵,唱一段,几十万人扯着嗓子的呐喊,不仅吓破敌胆,还能鼓舞士卒士气,等士卒唱完战歌,基本都被气愤所感染,不用将官鼓舞动员,一个个便双目充血,热血沸腾。

古代战场,士气这个东西很重要,岳武穆曾说过,上了战场,手能握住枪,嘴里能有唾沫,便是好兵了,眼下的明军无疑都能做到这一点。

在明军此起彼伏的呐喊中,相比之下,无论城上的守军,还是山寨上的清兵,却都冷清许多。

对于山寨的清兵而言,当明军从山脚挖壕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而他们所剩的时间,则取决于那条壕的进度。

现在壕到了寨子前,那了解的时间也就到了。这些天的厮杀,他们与明军已经成了你死我活之态,双方都红了眼。

他们看着山下的明军,只能一脸沉重的搭上羽箭,或者握紧武器,来寻找一丝安稳感。

这时部将请李国英上前去动员,也说些鼓舞士气的话语,但李国英却摇了摇头,打到现在已经结下死仇,特别双方相互虐杀,他不用多说,清兵也会拼命,而且十多万人在山下呐喊,他就是在士卒耳朵边说话,也不一定能听清,最主要的是他们人少,根本吼不过山下明军,一开口反而丢人现眼,徒伤士气。

此时山下战鼓一变,一队队明军将士,从山脚进入深壕,壕沟犹如一条大蟒盘在山上,尾在山脚,头在山顶,而进入深壕的明军,片刻之后,就能如大蟒口中的信子一样,从蛇嘴喷出,直接杀向山顶的清寨。

(下章十二点吧)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