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数风流人物 > 庚字卷 第十四节 揣摩

庚字卷 第十四节 揣摩(2/2)

目录

“当然要还,当下永平府这边和广东庄记与兵仗局和军器局合办的枪炮作坊已经能够生产火铳,只是产量还小,质量也还不是很稳定,但此番蒙古人退去,他们就打算迅速开工预计到年底就能实现当初设定的生产目标,届时将辽东那边的缺数补上不是问题,而且在质量上我们还能比西夷火铳更胜一筹。”

永隆帝满意地点点头,“嗯,你这样甘冒违犯军法的大险,甚至可能会牵扯到你父亲,就是为了保卫迁安一城”

“皇上,臣此番誓死保卫迁安却绝非为永平一府的安危,而是考虑到对京畿未来安全的长远打算。”冯紫英知道皇帝对这桩事儿并没有彻底释去心里的疙瘩,现在或许可以容忍,但是不给他一个让他满意的解释,恐怕日后还会留在心里起嫌隙。

“哦”永隆帝原本没有指望在冯紫英这里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没想到冯紫英居然会有这样一番说辞。

“皇上可能应该知道了,由于察哈尔人和外喀尔喀人的南侵,密云、怀柔的沦陷,涌入京师城的流民难免已经接近十万人了,而且现在昌平、顺义和平谷三县成为战场,现在簇拥在京师城外的流民数量已经有十几万,他们都是躲避战火而来,而且可以预想,未来一个月蒙古人纵然明知道自己无法打破京师城墙,但是也不会甘于这么轻易就退出边墙,所以肯定会一连串的进攻,蓟镇军和宣府军、大同军势必和他们在这一线展开激战,以蒙古人的游骑机动能力,估计整个京师城北面都有可能沦为战场,……”

永隆帝皱起了眉头。

他听出了冯紫英的弦外之音,战争最大的问题就是遗留下来的烂摊子需要收拾,像这样一场战事可能产生的流民多达数十万,他们的家园被毁,农田荒废,只剩下人,一旦蒙古人退去,他们怎么度过这样一个凄冷的寒冬如何熬过明年饥饿的春天

可以想象得到,他们中大部分人只能把自己可怜的土地卖给那些士绅大户们,自己一家子沦为附籍农户,还有一部分本来就没有土地的无产者才是最悲惨的,他们卖无可卖,就只能出卖自己,甚至连自己都卖不掉的话,那就只能冻死、饿死或者沦为盗匪。

这一部分人数量不会笑,起码会在三成以上,如果按照这一次蒙古人的入侵带来的后果计算,应该不会低于十来万人,这样一个巨大的不稳定群体,如何来解决,要靠官府的赈济投入来解决,那又是一个无底洞。

“单单是一个顺天府就如此了,可如果永平府没有能抵挡住内喀尔喀人的这一场南侵,单单是迁安、卢龙、昌黎和滦州几个州县,可能就会产生超过八十万的流民,他们无处可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向京师而来,以往遇到水旱灾害的习惯就是如此,可这一次更骇人,……”

冯紫英的话略显夸张,永隆帝知道,但是即便是夸大其词了,打个折起码三四十万流民是极有可能的,如果在于顺天府的流民合为一体,那整个京畿之地就真的要乱了。

“你考虑到了这一点”永隆帝略感诧异,又有些欣慰,起码这一位还是对自身的职责十分看重的,甚至知道替朝廷分忧了。

“可以预见得到,顺天府不会替我们永平府解决这些麻烦事儿,大概率会将他们重新遣返回永平府,可这几十万流民,他们失去了自己的财产,错过了播种季节,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们熬过这个寒冬和更难熬的明年春天,可我们永平府的情况皇上可能也略微知晓,前几年我们的夏税都还有所欠缺,府库的赈济粮寥寥无几,可以说我们永平府是无法解决这样一道难题的,最终要么得由朝廷来解决,要么就是这些流民饿死或者重返京畿,甚至可能被像白莲教、闻香教这一类的秘密会社所裹挟,掀起叛乱,就像几年前的临清民变一样,但规模可能会大得多,……”

冯紫英坦然的眼神迎向永隆帝有些幽邃的目光,“臣也不愿意在陛下面前撒谎,臣才去永平府,甚至还背着一些被我们北地士人的误解,不愿意因为此事而落得个夺职待参,虽然臣以为即便是发生这样的事情,臣的责任也不大,但是作为臣子,本来就该替君分忧,哪怕承担一些臣以为可以承担的风险,那也是值得的。”

永隆帝微微动容。

他不信作为武勋世家出身的冯紫英不明白这样截留运送给辽东的火铳的后果,他也不信冯紫英意识不到这样的后果可能会给其父亲的仕途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同样冯紫英也应该很清楚他做这样的冒险成功几率并不算高,而且即便是成功了也会一样有许多关碍,可以说只要是在官场仕途沉浮过几年的官员们,没有谁会去选择做这种风险和利益不相当的事情。

正如之前冯紫英所说,兵部和蓟镇实际上放弃了对永平府的保卫,他作为同知便是无法守卫卢龙撤离,责任也不会太大,顶多也就是官声受到影响,和这种冒险之举相比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

永隆帝沉吟着,或许此人是真的心系朝廷,或许是觉得借助这样一个机会能博得更大的声誉,永隆帝倾向于二者皆有,但是谁又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如果是那样的人,永隆帝反而不敢相信了。

无论如何只要是能为朝廷用心效命,这样的行为便该论功行赏。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