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219 言表并幽曹意乱(三)

219 言表并幽曹意乱(三)(1/2)

目录

来见荀贞之前,曹操已经想过与荀贞见到以后,荀贞会对他说些什么

以己度之,加上对荀贞的了解,他估计到了三点。

首先,以荀贞素来的为人,必定对他会非常的热情,并述及往事,说一些他两人以前相交的故事;其次,荀贞应该会提到兖州、东郡之战,不会对此避而不谈,且会是用一种坦率的态度向他表示,兖州之争,非为私欲;再次,曹操猜测荀贞有可能会以此番勤王,曹操亦有功为名,提出把曹操留在朝中,以试探曹操之意。

但是没有想到,才刚刚坐定,荀贞就道出此话,说打算表他为并州刺史。

——表曹操为并州刺史这一点,其实也没有出乎曹操的意料。

如果说把曹操留在朝中,针对的是曹操个人,是欲把他困在朝中,消磨其志,那么表曹操为并州刺史,针对的就不只是曹操,还把袁绍也囊括了进去,为的是挑起他两人间,或言之,曹操这个小集团和袁绍这个大集团间的嫌隙,使其两方不和。

若换了曹操是荀贞如今的角色和位置,他也会对荀贞使出这一手来,只不过,他大概不会在两人刚见面未久时,就直接地将此谋道出。

曹操被荀贞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下意识地想要去端热汤,以掩饰内心中此时的不平静,手才探出,反应过来,却是不可让荀贞看出他现下的心理活动,,顺势改为抚摸胡须,从容不迫地笑道:“此次勤王,功悉在公,操不过是因人成事,充数而已,最多也就是为公摇旗呐喊,稍有壮公声势之劳也,何敢当公‘立功厥伟’之赞”

荀贞注视这曹操,面上尽是温和的笑容,说道:“贤兄此言太谦!这次勤王,贤兄与王公何止是摇旗呐喊,只有壮声势之劳贤兄与王公自蒲坂津渡河以后,兵行迅速,临晋先降,继攻下邽,迫使李傕、郭汜不得不遣精卒往援,鸿门亭一战,我因是才能侥幸败贼!既围下邽,为给我助战,贤兄与王公又急赴渭水,虽因杨奉不识大体,犹衔前恨,相阻之故,未得渡,却也因此而使李傕、郭汜的后方骚动,令其军心不安,对我后之克胜相助甚大!贤兄与王公这回勤王的功劳,人所共睹,‘厥伟’二字,当之无愧!”

事实归事实,可如果用不同的话来说,真相可能就会变一个样子。

曹操自蒲坂渡河以后,进兵的速度确实很快,而且也的确是下邽还未攻下,他就兵到渭水北岸,可他这么做,是为了与荀贞抢夺刘协及抢夺勤王的头功,却绝对不是为了帮助荀贞。

然现在被荀贞这一通话说出来,却好像曹操所做的这一切,都真的是为了积极地相助荀贞。

戏志才等人都是面带笑容,只不过笑容的含义各异,看向曹操。

曹操黑乎乎的脸膛,半点不见红色,他摇头摆手,谦逊说道:“公赞誉过甚,过甚!操与王公虽然是竭尽所能,尽了些微薄之力,可最终诸贼勤王之功成,还是全亏了将军!若竟因此而得公并州刺史之举,操实不敢当也;况操能力短浅,名望低微,又如何敢奢求方伯之重任”

荀贞正色说道:“贤兄此话,亦太谦!贞与贤兄相识、相交十余年,兄之能,贞岂会不知以公之才能,并州刺史已是屈才,贤兄,我意已定。这两天我就上书天子举兄。”

荀贞的语气坚决,曹操听出他不是在说笑,而好像是真的打算要这么办,脸上镇静的表情有点保持不住,略显惊乱。

他尽力稳住语气,说道:“非是操自谦,实是操有自知之明。将军!并州州北多胡人,州东张飞燕盘踞,形势复杂,以操之才,实不能守;今之并州刺史高元才,文武兼备,谋量深远,对朝廷赤胆忠心,深得并州士民爱戴,非高元才,不足以镇之!”

荀贞不以为然,先是说道:“贤兄对自己过谦,对别人过誉!卑己高人,固然贤士之风,然於今乱世,却无裨益!弟之愚见,贤兄以后最好再勿如此!”

语重心长的教诲一般,数句说完,荀贞接着说道,“我与高元才虽然不熟,其人之能,我亦有知。我听说他到并州以后,先是召其从弟高柔,委以领兵之重任,继又多召其乡陈留之士,分别付以心腹之托,此任人唯亲,用人唯乡党也,贤兄‘谋量深远’四字之评,我看这高元才他是当不起的!若非要将他与贤兄较之,蓬蒿之比与玉树也。诚如贤兄所言,并州北有诸胡,南有张飞燕,且白波黄巾虽为贤兄剿定,州内犹多乱贼,最重要的是,此地处凉、冀之间,北已遮诸胡,南复瞰二都,形胜之地也,非得有如贤兄者镇之,朝廷才能安。请贤兄就勿要再自谦相辞了!”

袁绍稳稳当当地跪坐席上,慢慢腾腾地抚摸胡须,不急不忙地说“且容我再思”的形象,不期而至,浮上了曹操的脑海。

“本初,你若是肯从我言,与我联兵勤王讨贼,我何至於顿兵於下邽,又何至於不得渡渭只怕此时圣上与朝廷,早就被你我迎到邺城去了!又怎会还由得着贞之在这里说,表我为并州刺史鼠目寸光啊,本初,鼠目寸光也,本初!”曹操懊恼暗叹。

——在具备相应的实力之前提下,谁能控制朝廷,谁就能在政治上占据主动权。

勤王除贼功成,朝廷现在还不算掌控到手,“录尚书事、车骑将军”等任官,荀贞还没有正式就任,可是威力就已经出来。不需要真正的付出什么,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一道圣旨下到,一个任命下到,就能把其它的诸侯搅乱,勾起他们内部或者彼此的猜忌、矛盾。

就拿举曹操为并州刺史来说,这道圣旨、这道任命如果真的下到,曹操即便是推辞不受,可是袁绍、以及高干,他们却难道会不生猜疑么一则猜疑曹操是不是暗中投向荀贞、投向朝廷了二者猜疑并州的士人、豪强、郡县长吏,会不会因为这道诏令之下而拥护曹操就像李傕、郭汜的内斗之起,猜疑一生,就很难消弭,非但很难消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猜疑会越来越深,发展到最后,弄不好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又不止曹操、袁绍这里可做文章,南阳也可做文章,给吕布任个什么职,吕布、袁术俱无谋,那他两者脆弱的联盟关系会不会就破裂荆州也可做文章,给长沙太守张羡任个什么职,他会不会认为自己得到了朝廷、荀贞的支持,就有勇气起兵去和刘表斗扬州也可做文章,重新表个自己的人做扬州刺史,是不是就可以讨伐不服,名正言顺地收扬州入囊

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太多,当然,这些文章也不是说做就做,具体什么时候做,还得等合适的时机。暂亦无须多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