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雄 > 第1826章紧张

第1826章紧张(1/2)

目录

按照大唐之前提出的要求,山南三国来人,以及顺道回来的唐使,向大唐送上了山南的一些“历史文献”。

这个覆盖面就比较广了,多数都是以神话的形式呈现在金石之上,三国之人都把家底掏了出来,尤其是香雄人,他们在高原上的文明程度最高,有向大唐展示自己也很有着古老的传承以及趁机传教的意味。

唐人试着研究了一下,为的是了解这些外族的风俗和历史,顺便补充一下中原的史书,历代都有这样的习惯,倒也不算奇怪。

不过和后来一样,有的人觉得不该把神话故事当正史记载,有的人则以为,此非中原之史,如实反映这些外族自己的传说,也未尝不可,就比如说中原的先民们不也是神话和历史并存

李破对此倒是持有开放态度,他觉得此时详细的去考究高原民族的历史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

现在的状况就是,山南三国生产方式非常落后,构成的也是城邦制的小国,甚至都算不上国家,只需和秦汉的史册一样,记述他们如今的生存状态也就行了。

考古的事情,那是后来人吃饱了才会去干的事情,对大唐而言,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只能用来变相的作为大唐征服高原的左证,所以没必要穷究其源。

…………

时间进入大唐元贞七年十二月,到了年底的大朝会,从长安书院起始的风潮已越发明显,堪称勐烈,顺势成为了唐初大桉之一。

江陵书院的丑闻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各处书院的官员们如坐针毡,祭酒们纷纷入京,请罪的请罪,抗辩的抗辩。

到了元贞七年,大唐总共建成大的书院六座,小书院三十余个,招收生员近万人,遍地开花还算不上,却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这都是朝廷大力支持的结果,为的就是在将来提高大唐官员的整体素质,同时消弭汉末战乱至今留下的种种后遗症,让中原各处的读书人明白,大家同源同种,不能因为相互厮杀过,就视为敌国。

这些都是书院渐多所延伸出来的意义。

大唐建立书院的初衷,还是为科举选才保驾护航,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所改变。

至于什么开启民智,让百姓摆脱蒙昧状态等等其实都谈不上,平民百姓想读书,那是真的难。

后来人所谓的穷文富武的说法,在这个时节没有一点的依据,家贫之人想要摆脱现有的阶层,从军比读书来的更轻易些。

…………

十二月的大朝之前,李破把三位宰相召到了太极殿。

三位宰相同时出现,往往意味着有大事发生,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就像身在门下省衙房的长孙顺德,焦虑的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门下省清查卷宗是瞒不过他这个门下侍郎的。

侍中范文进用的是自己新来,想要查阅以往留存的记录,以能更好的履行职责的借口,却是令孙伏加领头清查,杜楚客积极配合。

对于长孙顺德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为此他已经不顾危险,前些日还向宫内的人打听了一些消息。

这属于刺探内闱,非人臣所当为的范畴,具有非常高的风险,不是权臣或者外戚的话,最好不要轻易做此尝试。

显然长孙顺德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味,在门下省竟然打听不出内情,觉着十分的不对劲。

…………

今日听闻三位宰相都被召到了太极殿议事,长孙顺德在衙房之中来回踱步,满脑门的官司,已是无心处理公务。

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长孙顺德自降唐以来,身上牵的事有些多,结党的弊端就在于此。

相互结交,守望相助,听上去很美好,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也颇有益处,可话说回来了,这也意味着一些事你必须参与,根本不以你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同党的敌人,基本上就是你的敌人,同党想要做什么,你可以制止,但却还是要掂量同党的利益。

最后闹来闹去,肯定就是各种利益输送,党同伐异的戏码纷纷上演。

比如说跟他交从紧密的礼部侍郎杜淹,根本没同他商量就做下的事情,作为门下侍郎的他还就得给人家擦屁股。

…………

多事之秋啊,长孙顺德暗叹了一声。

自从去年争夺侍中之位失败,做事就越来越是不顺,他知道这是为什么,门下侍郎这样的职位,若无皇帝信重是不成的。

比如封德彝在时,就常陪皇帝饮酒说话,为的就是要取得皇帝的信任……

所以说以他现在的处境,有人已经劝他不如谋一任外任,他倒是有些心动,可一直还是放不下自己在京师多年经营下来的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