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承包大明 > 第九百四十四章 医农两开花

第九百四十四章 医农两开花(1/2)

目录

郭淡曾扬言一诺学府将会是大明第一私学府。

而在当时,他其实只是想要拱火,以此来刺激大家都来开封府开学院,其目的还是为了经济。

没真想争着第一。

学院能够给他提供人才就很好了,排名第几,他真是无所谓。

而如今。

如今一诺学府已经成为大明第一学府。

这还不仅限于私学府,就连国子监也已经被一诺学府无情超越。

而且已经是从各个方面都落后了。

一诺学府的老师人数已经突破两千人,学生人数更多是突破三万人,比其它私学院学生人数之和还要多得多。

当然,其它学府,都只是招收一些已经有名气得学生,跟一诺学府的士学院差不多,士学院目前一共也才五百多人,但是一诺学府的其它学院可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你能够通过入学考试就行,实在是通过不了,也可以用钱解决。

毕竟郭淡是一个商人,这钱还是要赚的。

这就导致人数爆炸式增长。

尤其是经济学院,光这一个学院就突破了一万五千人。

因为一诺学府最大的招牌就是郭淡,而郭淡最擅长的就是经济,关键他这一招还是独步天下得存在,在任何地方都学不到,试问天下谁又会嫌钱少,谁又不想成为如郭淡一样的大富豪。

不管是地主、官僚、还是商人,都将自己的小儿子送来这里读书。

这就直接导致经济学院成为一诺学府第一大学院。

其次就是归德府的法学院,人数也达到五千多人,而法院向年纪最大的学生都已经四十来岁,平均年纪也达到三十岁左右,是一诺学府中平均年龄最大的学院,而这都是因为三院的崛起。

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随着律政所的出现,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

再下来就是医学院,这学生人数也达到三千来人。

这医学院对于开封府的贡献,还不仅限于让百姓可以更加方便的看病。

正是因为医学院得存在,如今的开封府已经是成为全国第一大药材市场。

当然,这也离不开郭淡给予的政策支持。

药商来开封府交易,是不需要缴纳任何税,就连契税都免了,因为郭淡为他们单独建设了一个独立的大型药材市场,供他们交易,在那里面交易是不用缴任何税的。

许多药商是常驻于此。

每年秋末,全国各地药商都会来这里举办一次盛会。

这也为开封府的服务业带来了不少收入。

郭淡其实还是赚钱的。

第二日郭淡就和徐姑姑去医学院拜会李时珍。

“李伯父,你的脸色好像不太好。”

徐姑姑见到李时珍,只觉其苍老不少,脸色也不如以前。

李时珍点点头道:“我恐时日无多了。”

郭淡忙道:“李院长,你可得主意自己的身体。”

李时珍摆摆手道:“这生老病死是不可免的,老朽早已看淡生死,如今老朽就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建设好这医学院。”

说到这里,他呵呵一笑道:“这也多亏你呀!要不是你,老朽也不会来到这医学院,在医学院的这几年是老朽人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足以!足以!”

对于李时珍而言,他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去关心别的事,他是一门心思扑在制药上面。

因为医学正在进行一次重大改革。

其实就是商品化。

而商品化带来的又是更加严格的医学标准。

这是前所未有的,也将造福世人。

李时珍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得奉献给自己最爱事业上面。

这对于他而言,就是最幸福的事。

李时珍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又向郭淡道:“郭淡,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不少珍贵的药方流失,而原因就是他们将药方保密,盖不外传,可一旦遇上战争,药方就可能白白流失,着实令人感到可惜,而如今医学院已经趋于完善,是可以很好的保存那些珍贵的药方,用于造福世人,不知你可有办法保住那些珍贵的药方。”

这有效的药方那是非常珍贵的,如今没有仪器来检测药物,需要时间来沉淀,丢失一张药方,都是巨大的损失。

李时珍一直在收集,他非常在意这个,只不过以前他也是孤身一人,也没有办法保存,但是如今有医学院,只要药方真的有效,马上就能够卖向全国,令每个百姓都受益。

郭淡道:“这很简单。”

李时珍错愕道:“简单”

徐姑姑也略显诧异地看着郭淡,这真的简单吗

郭淡笑道:“随着我们一诺药铺遍及全国,赚得盆满钵满,那些人自然也会眼红的,我们便可将我们制药作坊变成一个代工作坊,帮他们生产药,同时允许让他们的药放在我们的大药铺卖,并且跟他们签订保密协议,在金钱的诱惑下,我想很少人会拒绝的。”

李时珍闻言大喜,不禁抚须笑道:“还是你聪明,看来老朽还得再活两年。哈哈!”

郭淡忙道:“李院长,你可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凡事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不要亲力亲为,毕竟我对这个是真不懂,要是少了李院长,我也不敢保证,医学院是否还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李时珍点点头,道:“你放心,老朽会注意身体的,唉...这要是能够再早几年...。”

他心里有些不甘,哪怕早个十年,他都能大展身手,偏偏这医学院诞生于他残烛之年,导致他心里充满着遗憾。

比起李时珍而言,徐光启无疑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他是在朝气蓬勃的年纪遇见了郭淡,如今他真是如鱼得水。

在一片广袤得农田里,只见三五人正蹲在田边,一边观察中农田里面庄稼,一边交流着。

“徐秀才!”

忽听得一声叫喊。

其中一个年轻人抬头望去,旋即站起身来,惊喜道:“郭顾问。”

这个年轻人正是徐光启。

他急忙上的阡陌小道,拱手道:“郭顾问,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我倒是一直想见见你,可你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来河南好几回,都没有见到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