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临时方案(2/2)
那么为何预备仓已经渐渐失效,其中最大得原因,自然就是因为宝钞,但是如今已经没有必要再提及这事。”
这说来也真是很讽刺,这大明宝钞可真是害大明不浅啊。
自太祖到正统这期间,朝廷都是花“钱”来购买粮食,存储在预备仓,而这“钱”就是大明宝钞,光凭这一点,那就注定失败。
懂得人都知道在没有律法和技术保证得情况下,这其实就在掠夺百姓。
而如今大明宝钞早已经被废了,又何必再揭自己的伤疤。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原因。”
郭淡目光一扫,道:“我就不一一赘述,相信各位大人也都知道,并且也在之前提及过,我今日主要是从运营的角度来分析。”
说着,他指向那张纸,道:“朝廷、预备仓、百姓,这就是整个预备仓得体系,而启动机制,就是天灾。首先一个弊端,就是预备仓制度,使得朝廷直接面对百姓。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整个制度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李三才问道:“此话怎讲”
郭淡笑道:“我看过关于预备仓的一些记录,发现借出去的许多粮食,并未得到归还,导致预备仓入不敷出,久而久之,预备仓内便只剩下老鼠和老鼠屎。
在这种情况,朝廷必将陷入进退维谷得境地,是逼迫百姓归还粮食吗可朝廷的初衷不就是救济百姓吗如今又逼得百姓家破人亡,那当初又何必去救呢”
李三才道:“这只不过是少数。”
“很不幸的是,这是多数。”
郭淡笑道:“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猫腻,比如说有些人假借百姓之名,去谋取预备仓的粮食,导致变成一笔笔烂账,但问题在于,朝廷没法去逼迫百姓还钱。”
张鹤鸣讽刺道:“朝廷确实不能将百姓逼得家破人亡,而你们商人就经常这么干。”
郭淡笑道:“商人也很少这么干,因为大多数商人根本就不会借,真正愿意借的,是那些地主。商人的做法,是先判断对方是否有能力归还,然后再决定借不借。”
李三才道:“若是这么做,那还能叫赈灾吗,这就是在趁火打劫,可是这人命关天。”
郭淡道:“这就是问题所在,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但朝廷救济百姓,同样也是天经地义,二者是存在着根本性矛盾的,必然是行不通的,这也会导致朝廷里外不死人。”
李三才皱了下眉头。
他也认同郭淡的说法。
有些百姓就是不肯还,那些心地仁善的官员,自然也不会因此去欺压百姓,毕竟百姓也不容易,其实百姓不还,还能说得过去,毕竟这粮食就是他们交上去的,我之所以交税,就是因为你也会帮我。
但同时有些官员经常借此私自增加利息,以此来勒索百姓,谋取私利。
在双方的努力下,给预备仓留下了一笔笔烂账。
王锡爵问道:“承包于商人,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吗”
“必然也会存在,不可能每一笔账都能够收回来。”
郭淡点点头,道:“但李侍郎说得对,这人命关天,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家活活饿死,这里面就牵扯到我要说得第二个问题,根据预备仓的记录来看,在风调雨顺时,大量的粮食发霉,导致预备仓损耗巨大,这也足以说明,预备仓制度唯一的收入,就是借着天灾放贷,然后收取利息,可是一旦烂账增多,预备仓必然维持不下。
我曾不止一次提到过,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官府并没有合理的运用预备仓里面储存的粮食,只是放在那里,但其实那么多粮食,本可以通过买卖来赚取利润,一旦利润来源,不再是唯一,那么就可以拿出一部分利润去赈济无力偿还百姓。同时保证预备仓能够良好得运营下去。”
李三才点点头道:“你说得也有道理,那你可以帮助朝廷想办法,为什么偏偏要承包下来。”
郭淡呵呵笑道:“因为这对于地方官员不公平。”
李三才问道:“此话怎讲。”
“做买卖有赚有赔的,我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赚钱。”
郭淡道:“如果只是我帮朝廷想办法,那么赔了的话,是要我自己拿钱去垫,还是朝廷来垫,若因此而又导致赈灾不利,是官员负责,还是我负责。
当初我就提到过,我可以帮朝廷想办法,这是我的责任,但我绝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因为执行者得不是我,所得之利也不是属于我的,凭什么我来承担这责任,那么地方官府也肯定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因为他们只是按照我说得去做。
如果都不追究责任,谁还会将这事放在心上
由我来承包的话,那就简单明了,我的责任就是赈灾,在此基础上,预备仓的盈亏全都算我的,而朝廷的责任就是监督我。当然,如果朝廷能够想办法完善赈灾制度,肯定是最好的结果。”
王家屏点点头道:“我认为郭淡说得很有道理,目前朝廷还没有很好得办法,可以先承包出去,等到朝廷完善赈灾制度,再拿回来便是,天下百姓将会因此受益啊。”
李三才心里有些不愿意,因他们这一派希望借此整顿吏治,只可惜目前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再加上内阁拿百姓为由。
这让他们没法拒绝,因为他们之前口口声声说为了百姓。
作为一个临时方案,他们很难拒绝。
但是在王锡爵看来,这临时有可能变成永久。
正当这时,一个护卫突然出现在门前,抱拳道:“启禀大人,兴安伯在赶来得路上不慎摔倒。”